时间: 2025-04-26 02: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0:55
“直道而行”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沿着直路走”,引申含义为做事要正直、坦率,不走弯路。这一成语强调了诚实、正直的行为准则。
“直道而行”出自古代经典文献,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做人的正直与追求真理。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提到要走正道,做正直的人。虽然“直道而行”并不直接出现在《论语》中,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导。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直道而行的思想与儒家伦理密切相关,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同样适用,尤其是在提倡诚信和透明度的商业环境中,成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
“直道而行”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引发人们对诚实、正义的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坚定。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选择了隐瞒真相,我鼓励他“直道而行”,最终他选择了坦诚相待,得到了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在一首诗中,可能这样写道:
直道而行心无惧,
风雨兼程任我游。
道义同行不迷途,
胸怀坦荡似明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walk the straight and narrow”,强调在道德和法律上保持正直。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主题上,两者有一定的共鸣。
“直道而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重视诚实与正直的重要性,对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直道自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后汉书·杨震传》:“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故直道而行,无所回隐。”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直道而行,不以富贵易其志。”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直道以事人,不亦可乎?”
《论语·卫灵公》:“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