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0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0:42
成语“直言贾祸”是指直接说出可能导致祸害的话,通常用来形容说话不考虑后果,直言不讳。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直言”指的是直接表达,“贾祸”则是指造成祸害或带来灾难。
“直言贾祸”出自《左传》。在古代,直言直语常常被视为不妥当,尤其是在政治和权力的场合。因此,这一成语的使用往往带有负面的含义,强调说话者需要注意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描述一个人物因直言不讳而陷入困境的情节;在日常对话中,朋友之间可能会用它来提醒对方注意言辞;在演讲中,可能用于警示听众要谨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传统文化中,言辞的分寸和技巧受到重视,尤其在官场和人际交往中,直言贾祸可能被视为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智慧。因此,现代社会中,虽然直言不讳被某些人视为真诚,但也需要谨慎对待,避免因言语产生负面影响。
“直言贾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言语上过于冲动的人,可能会因一时的直率而后悔。这种成语也提醒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思考后果,尤其是在与他人沟通时。
在工作中,我曾见过一位同事因直言贾祸而遭到上司的批评,他提到项目中的问题时没有考虑到措辞,导致团队士气受到影响。这让我意识到在职场沟通中,表述方式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用“直言贾祸”来表达一个人在追求真理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挣扎:
直言贾祸心难安,
真理与谎共舞间。
言辞虽直如刀剑,
小心切割自家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peak bluntly”或“speak one's mind”,但这些表达一般不带有负面的含义,反而常常被视为真诚的表现。不同文化对言辞的直率程度有不同的接受度。
通过对“直言贾祸”的深入学,我意识到在表达思想时需要平衡直率与谨慎。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注重措辞的选择,反映出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明史·海瑞传》:“瑞性刚直,好直言,不避嫌怨。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
《宋史·岳飞传》:“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对帝,必极陈恢复之计,帝亦深然之。而秦桧忌其能,屡以危言撼之,飞终不屈。或谓飞曰:‘直言贾祸,子独不惧乎?’飞曰:‘臣子之事君父,宁有他哉?但知无不言而已。’”
《后汉书·杨震传》:“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及震案起,丰等遂相与比周,瞒天子,诬忠良,震乃上疏自讼曰:‘臣闻直言贾祸,谗口铄金,是以不敢不言。’”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左传·宣公十五年》:“直言贾祸,谗口铄金。”
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伯宗为人正派耿直,敢讲敢为,不怕得罪权势。他的妻子每次在他上朝时提醒他不要讲直话,避免直言贾祸,晋厉公是一个昏庸暴虐的君主,喜欢溜须拍马之徒,他看不惯伯宗的正直,就听信谗言将伯宗处死
文太夫人早知文郎必以~,潜避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