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9:09
“正言不讳”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正当的话说出,不加隐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说话直截了当,不掩饰、不回避,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见。
“正言不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正言而不讳,君子之道也。”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言辞正直、坦诚相待的重视,强调在言语上要坦荡、诚实,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或重要问题时。
“正言不讳”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在官场和商业场合中,能够直面问题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有担当和责任感的。然而,有时过于直言可能会被视为冒犯,尤其在与长辈或上级沟通时。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适度的直言不讳与对他人的尊重之间需要找到平衡。
“正言不讳”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诚实、直率和勇敢。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能够做到正言不讳,常常使人感到自信和解脱。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在团队讨论中,我正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对项目的担忧,虽然当时气氛有些紧张,但最终团队采纳了我的建议,避免了潜在的风险。这让我意识到,直言不讳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首现代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坦荡言辞如东风,
正言不讳诉心声。
真理之光照四方,
勇者无惧自风中。
在英语中,“speak one's mind”与“正言不讳”有相似的含义,强调诚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许多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品质,但在某些文化中,过于直接可能被视为不礼貌。
通过对“正言不讳”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坦诚沟通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提高沟通的效率,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作为语言学者,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表达,使交流更加生动、有力。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正言不讳,以直谏帝,帝不能用。”
《后汉书·杨震传》:“震正言不讳,以直谏帝,帝不能用。”
《汉书·王莽传》:“莽正言不讳,以直谏上,上不能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正言不讳,以直谏君,君不能用。”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正言不讳,小人讳言不正。”
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论难,~,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