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正冠李下

时间: 2025-04-25 18:39:55

正冠李下

基础信息

  • 成语正冠李下
  • 繁体
  • 拼音 zhèng guàn xià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正冠李下】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7:35

基本定义

“正冠李下”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李树下正冠”,引申义指在容易引发误解或产生嫌疑的情况下,不宜做某些事情。它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下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被他人误解或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成语来源

该成语来源于《旧唐书·李达传》,讲述了唐代名将李达的故事。李达在一次出行时,在李树下正好需要调整帽子,恰巧被人看到,以致于引发了不必要的误会。这一故事说明了在特定环境中,某些行为可能会被误解,因此应当谨慎行事。

使用场景

“正冠李下”常用于日常对话、演讲和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讨论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时。它用于提醒人们在特定情况下要小心,以免引发误解。例如,在职场中,某些行为可能被同事误解,因此应谨慎行事。

示例句子

  1. 在会议上讨论敏感话题时,我们应当谨慎发言,避免“正冠李下”的情况发生。
  2. 张经理在同事面前谈及私人事务,这让人觉得他有意引人注意,真是“正冠李下”。
  3. 当你在公众场合时,尽量避免做一些可能被误解的举动,毕竟我们都不想“正冠李下”。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

    • “小心翼翼”:强调在行动时的谨慎和周到。
    • “避嫌”:指避免让人产生怀疑或误解。
  • 反义成语

    • “肆无忌惮”:形容毫不顾忌地行动,与“正冠李下”的谨慎态度相反。
    • “不拘一格”:指不受限制,态度开放,容易引发误解的行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谦虚、谨慎和避免引发误解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价值观。“正冠李下”反映了这一社会观念。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更容易被误解,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实用性。

情感与联想

“正冠李下”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我在与他人交往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无意中引发误解。同时,它也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个人应用

在我工作期间,有一次在团队讨论中,我不小心提及了一个与同事私人生活相关的话题,结果导致了一些误会。事后我意识到,如果我能更加注意场合和话题的选择,就能避免“正冠李下”的尴尬局面。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 在李树下,树影斜, 正冠时,风拂华。 小心言,勿轻举, 免得他人生疑华。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guilty by association”,意味着由于与某人有联系而被怀疑或误解。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在某些环境中行事的谨慎性。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正冠李下”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沟通和行为中保持谨慎的重要性。这不仅在语言学中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也促进了我在社交场合中更为得体的表现。我将继续在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正冠李下】的来源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正冠李下】的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尝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税,尚可存古人遗意。’故自为县令时,即立志复古井田。然卒不可行。而瑞之治事,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其为南平教谕,有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宋史·赵普传》:“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又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奈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有司奏闻,诏书褒异,旌表门闾,蠲除征役,名在三司之上。”

《后汉书·杨震传》:“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故曰:‘正冠李下,摄衽席上。’”

《韩诗外传》卷七:“正冠李下,摄衽席上,以理人伦,便为国华。”

【正冠李下】的例句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天末凉风 天朗气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 天昏地黑 天昏地暗 天昏地惨 天时地利人和 天日不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掩藏 天无绝人之路 斩关 顺口溜 日字旁的字 珍甘 包含坐的词语有哪些 刁钻促狭 犬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东家西舍 标图 薪尽 悄悄冥冥 艮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