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直言谠议

时间: 2025-04-25 03:01:41

直言谠议

基础信息

  • 成语直言谠议
  • 繁体直言讜議
  • 拼音 zhí yán
  •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直言谠议】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0:44

基本定义

成语“直言谠议”由“直言”和“谠议”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直接说出真话和正直的言论,强调在言辞上坦诚、直率,表达真知灼见。基本含义是指对事物发表真实、正直的看法,通常用于赞美那些敢于直言不讳、言辞真实的人。

成语来源

“直言谠议”源于**古代的文化传统,强调说真话的重要性。具体的历史背景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儒家强调“忠言逆耳”,即真理往往难以听从,但却是最有价值的。在古代文学中,许多文人以直言不讳的态度批评时政,留下了许多相关的典故。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1. 文学作品:古代诗文中,常用于描绘忠臣良将,强调他们的正直与勇气。
  2.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同事之间,可以用来称赞对方勇于提出意见。
  3. 演讲:在正式场合,演讲者可以用“直言谠议”来表明自己会真诚地表达看法,尤其是在讨论敏感话题时。

示例句子

  1. 他在会议上直言谠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大家都很赞同。
  2. 作为一名记者,她总是保持直言谠议的态度,不怕得罪人。
  3. 直言谠议是我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你能坦诚地告诉我你的想法。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

  • 直言不讳: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保留。
  • 开诚相见:真诚地与人交往,毫无保留。

反义成语

  • 言不由衷:说话不真心,表达的并非真实的想法。
  • 遮遮掩掩:隐瞒事实,不愿意坦诚相对。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直言谠议的人往往被视为忠诚和正直的象征。然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环境中,直言有时被认为是冒犯或不礼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情感与联想

“直言谠议”给人的感觉是积极和正义的,传达出一种勇气和责任感。它让我联想到勇敢的言论和不畏强权的精神,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惧他人的评价。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有些同事对此表示反对,但我坚持直言谠议,最终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多么重要。

创造性使用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直言谠议”融入到一首诗中:

云开见月明,直言谠议声。
勇者无惧怨,真知自古生。

这种使用方式强调了直言的勇气和重要性,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speak one’s mind”,意指直言不讳。虽然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强调坦诚和真实的重要性。在其他文化中,直言的态度可能会被视为勇气或冒犯,视具体文化背景而定。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直言谠议”的全面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勇气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直言不讳能够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值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直言谠议】的来源

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直言谠议】的引证

《清史稿·魏象枢传》:“魏象枢,字环极,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疏言:‘国家当崇尚儒术,博求真才,以资治理。’又言:‘刑狱关系人命,狱词不得稍涉疑似,宜令法司详慎。’又言:‘州县官吏,宜令久任,以责成功。’皆见施行。累迁工科都给事中。十五年,以疾乞休,不许。十八年,圣祖即位,起为左都御史。疏言:‘国家用人,宜量才器使,不可拘资格。’又言:‘科道为朝廷耳目,宜令各抒所见直言无隐。’又言:‘刑狱宜速结,不宜淹滞。’皆报可。康熙元年,以老病乞休,许之。卒,谥敏果。象枢为人刚直,遇事敢言,不避权贵,时人称其直言谠议。”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谿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会帝有疾,烦懑不乐,召阁臣徐阶议内禅,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视事?’又曰:‘朕不自谨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岂受此人诟詈耶?’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久之,帝疾甚,阶奏遣中官密询瑞,乃得释归。居家十余年,卒。”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天圣中,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仕于东汉,直言谠议,不避权贵,为时所称。”

《汉书·王吉传》:“吉上疏言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高祖宽,从其言,召拜郎中,迁博士,数召见,言多直諫,无所隐讳,时人称其直言谠议。”

相关问答

直言谠论是什么意思

谠言直声

谠言直声意思

谠言直谏

直言鲠议

直言讳语的意思

直言直谏

直言的意思

直言敢谏怎么读

直言敢谏文言文翻译

推荐查询

  • 直言谠论是什么意思
  • 谠言直声
  • 谠言直声意思
  • 谠言直谏
  • 直言鲠议
  • 直言讳语的意思
  • 直言直谏
  • 直言的意思
  • 直言敢谏怎么读
  • 直言敢谏文言文翻译

相关查询

钩隐抉微 钩金舆羽 钩辀格磔 钩章棘句 钩玄猎秘 钩玄提要 钩爪锯牙 钩深致远 钩深索隐 钩深极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马字旁的字 金相玉质 逐凌 时日曷丧 负手之歌 癖痼 鼻哂 包含葺的词语有哪些 长娇美人 利济 母字旁的字 鄙薄 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匕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树欲静而风不宁 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