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0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9:00
成语“不直一钱”字面意思是“不值一分钱”,指的是某事物或某情况完全没有价值或不值得重视。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情微不足道,毫无意义。
“不直一钱”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它与古代**的经济观念密切相关。在古代,钱币的价值是衡量物品重要性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直一钱”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事物价值的否定。它可能反映了古人对于金钱和价值的直接关联。
在现代汉语中,“不直一钱”常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和演讲中,通常用来批评某事物的无用。例如,在讨论某个无关紧要的议题时,可以说:“这个问题其实不直一钱,没必要浪费时间讨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不直一钱”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物质价值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虽然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但有时也反映出对非物质价值的忽视。因此,在今天的社交场合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引起争议。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消极的,联想到无意义、微不足道的事物。在表达时,可能会传达出一种失望和无奈的情绪,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对某个活动的热情高涨,但我觉得这个活动并不重要。我当时用“不直一钱”来形容这个活动,表达了我对该活动的冷淡态度,最终大家也意识到它的确没有实际意义。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不直一钱”:
繁华喧嚣如梦幻,
浮云散尽无踪影。
问君何必逐虚影,
此生若只不直一钱。
通过这样的表达,可以传达出对虚幻事物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not worth a dime”或“not worth the trouble”,它们同样用来形容某事物没有价值或不值得关注。这种表达在使用时也带有一种轻蔑的语气,类似于中文的“不直一钱”。
通过对成语“不直一钱”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价值的思考和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在语言学*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的重要性。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为人阴险,好弄权术,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时谓之‘五鬼’。钦若尤不直一钱,时人目为‘王铁枪’。”
《晋书·王衍传》:“衍少时,与弟澄俱有重名,时人谓之‘王氏双璧’。及长,衍尤好老庄,常自比于管仲、乐毅,而澄亦不直一钱。”
《后汉书·黄琼传》:“琼辞疾不就,帝乃下诏曰:‘黄琼高节,不直一钱,岂可久屈乎?’”
《汉书·孙宝传》:“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崇,崇遂死狱中,宝亦坐免。或为宝曰:‘君活一吏而废一丞相,不直一钱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