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5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18:59
成语“不相上下”字面意思是“没有高下之分”,用来形容两者之间的水平或能力相当,难以分出优劣。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程度上,两个事物或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距。
“不相上下”最早见于《红楼梦》,书中提到的场景是对两个角色的比较,表达他们的高低、优劣并不明显。在古代,常用来形容两者势均力敌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平衡。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不相上下的概念体现了对公平和竞争的重视,尤其是在竞技、学术等领域。在现代社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体现在各行各业的比较中,强调实力对比的重要性。
“不相上下”让我联想到公平竞争的环境,这种状态往往能激发人们更大的潜力。在某种程度上,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即在公平的竞争中,人们能够共同成长。
在我的学*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数学竞赛,和另一位同学的水平不相上下。最终的结果是我们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我意识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价值。
在一个诗歌中:
在这场争斗中,胜负难分,
心中默念着不相上下的情分。
你我携手共进,天地共荣,
虽未见高下,友情永存。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neck and neck”,同样用来形容竞争对手之间势均力敌的状态。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出对公平竞争的共识。
通过对“不相上下”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对比关系,还能在沟通中促进理解与共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明史·徐达传》:“达与常遇春,皆有勇略,不相上下。”
《宋史·岳飞传》:“飞与韩世忠,皆有武略,不相上下。”
《晋书·王导传》:“导与庾亮,皆有才略,不相上下。”
《后汉书·班超传》:“超与李广利,皆有将略,不相上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与信陵君,皆好士,不相上下。”
以愚观之,晋楚互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