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0:20
“一系相承”是一个汉语成语,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字面意思是“一条线相互连接和传承”,通常用来强调某种传统、思想、文化或血脉的延续与稳定。
“一系相承”的来源并不特指某一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汉语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传承和持续性的重视。在古代,家族、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被视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的延续。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文化的传承被视为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尤其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家庭、教育和历史的延续。因此,“一系相承”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成语,也承载了许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文化的根基,激发对传统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日新月异,但对于传统和历史的认同依然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在我的家族中,有一种传统是每年春节必须举办团圆饭,家里的长辈常常会讲述过去的故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系相承”的含义。这样的家庭聚会让我感受到家族的力量和文化的延续。
在春天的阳光下,家族的聚会如同花朵般盛开,祖辈的故事在耳边回荡,仿佛时间的河流在这一刻交汇,一系相承的情感在心中蔓延,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例如,英语中的“passing down traditions”或“heritage”也强调了文化的继承和传承。尽管语言不同,但对传统的重视在不同文化中是相通的。
通过对“一系相承”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文化和家庭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该成语提醒我关注历史的延续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我在表达中更具深度和情感。
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新唐书·百官志》:“官制之法,一系相承,历代不易。”
《旧唐书·音乐志》:“乐章之制,一系相承,自古至今。”
《清史稿·选举志》:“学校之制,一系相承,历久不替。”
《明史·职官志》:“历代相沿,一系相承,未尝变易。”
《宋史·礼志》:“自唐以来,一系相承,未之有改。”
但他要驳斥激变论,就得强调各种生物先后代的~,结果把质变一面放在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