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1:16
“一脉相承”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同一条脉络所延续下来的,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思想、文化、艺术等在历史上或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延续。其基本含义是强调某种事物的继承关系,突出其内在的连续性。
“一脉相承”源自于古代对家族、学派或文化的传承概念,强调血脉相连或思想相通的关系。虽然具体的出处不详,但其类似的表述在古典文献中有很多记录,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强调的家族与学术传承中。
该成语常用于以下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师徒传承至关重要。“一脉相承”体现了这一文化特征,强调代际之间的联系与责任。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体主义的兴起,传统的传承方式受到了挑战,但“一脉相承”的观念依然在许多领域(如艺术、教育、企业文化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脉相承”给人一种温暖和归属感,联想到家族、传统、延续等情感。它让人意识到个人与历史的连接,提醒我们珍视和传承那些宝贵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在家族聚会上听长辈讲述家族的历史,感受到我们家族的某些价值观是如何在代际之间延续的。这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联系,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将这些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一脉相承”:
春风化雨润心田,
古韵今声一脉相承。
山河依旧映初心,
愿将岁月共此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passing down the torch”,意指将责任、知识或传统传递给下一代。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强调继承与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对“一脉相承”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角色。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传统与现代关系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与历史的联系。在语言学中,它激励我去探索和延续那些对我来说重要的文化元素。
是故言必称尧舜,而非尧舜之道则不敢陈于王前,一脉相承,如薪传火,无他道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总叙》:“经者,常也,恒也。其道一脉相承,历千载而不变。”
《清史稿·儒林传序》:“清之儒,一脉相承,皆宗宋学,而汉学之传,亦不绝如缕。”
《宋史·儒林传序》:“自汉以来,儒者多以一经名家,虽有传注,其说亦一脉相承,不甚相远。”
《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一脉相承,历千载而不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道,一脉相承,至于今不绝。”
如果我们再知道他们是好到如之问《祭杨盈川文》所说的那程度,我们便更能了然于王、杨与沈、宋所以是~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