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1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59:09
成语“孤特自立”字面意思是“孤独而特别,自我立足”。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独立于世,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不依赖他人。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在某些方面具有独到见解或能力的人。
“孤特自立”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集合词。它体现了个人主义的思想,强调独立和个性,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对自我价值和独特性的追求。
在不同的语境中,“孤特自立”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主义逐渐成为主流价值观,许多人追求自我实现与独特性。“孤特自立”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鼓励人们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声音。
“孤特自立”激发了对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的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勇于追求理想的人,他们不怕孤独,勇于做自己。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虽然当时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但我感到自己正在孤特自立,追寻内心真正的渴望。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孤特自立的画家,他用色彩描绘自己的世界,尽管旁人不解,但他的艺术最终打动了每一个灵魂。
在英语中,“独立”或“自我实现”可以对应“self-reliance”或“individualism”,它们同样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与自立。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更为显著,常常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孤特自立”的分析,我深刻理解了个体独立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勇于追求自我实现。
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
《明史·海瑞传》:“瑞孤特自立,不畏强御。”
《宋史·岳飞传》:“飞孤特自立,不附权贵。”
《晋书·王敦传》:“敦孤特自立,不与群臣同。”
《后汉书·袁绍传》:“绍孤特自立,无所依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孤特自立。”
尤念人才当自惜,有~,为人挤弃,及言事伤激遭摈者,荐起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