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4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3:32
成语“八百孤寒”字面意思是“八百”表示数量,“孤寒”意指孤独和寒冷。整体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处于非常孤独和困苦的状态。它形容身处逆境、无依无靠的情境,常常用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
“八百孤寒”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在这首诗中,李白描绘了自己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孤独与寂寞的感受。成语的形成与李白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密切相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孤独感的关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孤独常常被视为一种悲情的状态,尤其是在大环境不景气或个人遭遇不幸时。“八百孤寒”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反映了人们对孤独感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它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孤独者,鼓励我们在社会中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八百孤寒”常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经历过孤独的人。它让人联想到夜深人静时的无助、无奈和渴望理解的心情。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勇气。
在生活中,我曾在一个人面临失业时用“八百孤寒”来形容他的孤独和无助。通过与他交流,给予他支持和建议,帮助他走出了低谷。这让我意识到,理解和关心他人的困境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融入“八百孤寒”:
月色淡淡如水流,
独坐窗前思绪愁。
八百孤寒随风去,
愿有明灯照归途。
这一诗句表达了在孤独中对光明与希望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nely as a cloud”或“all alone”。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凸显了不同文化对孤独的理解。
通过对“八百孤寒”的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孤独这一复杂的情感,并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敏感和细腻。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明史·文苑传·徐祯卿》:“祯卿少孤贫,力学,不事华饰。时人谓之‘八百孤寒’。”
《宋史·文苑传·李觏》:“觏少孤贫,力学,不事华饰。时人谓之‘八百孤寒’。”
《旧唐书·李德裕传》:“德裕少孤贫,力学,不事华饰。时人谓之‘八百孤寒’。”
《南史·王僧孺传》:“僧孺少孤贫,常为人佣书,以养母。时人号曰‘八百孤寒’。”
《晋书·殷浩传》:“时人谓之‘八百孤寒’,言其多也。”
唐朝时期,太尉李德裕爱才如渴,经常提拔那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入仕。这些贫苦的书生特别爱戴他,在他被贬到南荒之地时,纷纷为之悲痛,并作诗来描述他们的心情:“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小谪陈芳现在身,人间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要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