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3:06
成语“火尽灰冷”字面意思是火焰熄灭后,只剩下冷却的灰烬。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的消亡或结束,特别是指一种情感、热情或局势的彻底消失,给人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感觉。
“火尽灰冷”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著作出处,但其构成的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火焰和灰烬的观察与感悟。火焰象征着热情、生命和活力,而灰烬则代表着消逝和失落。因此,这个成语可以看作是对生命及其短暂性的深刻反思。
该成语常用于描绘情感的消逝,如失去亲人、朋友之间的隔阂、爱情的破裂等。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历史的变迁、繁华的衰退等。例如,在古典诗词中,许多诗人用类似的意象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火焰常常与生机、热情、希望联系在一起,而灰烬则暗示着失去与悲伤。因此,“火尽灰冷”可以反映出人们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感悟。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脆弱与短暂,因而该成语在现代生活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火尽灰冷”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凉和无奈。它让人联想到青春的逝去、梦想的破灭,甚至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这种情感反应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常常引发深思与感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与好友因误会而疏远,尽管我们曾经关系密切,后来却渐渐火尽灰冷,彼此的联系变得稀疏。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是多么重要。
可以将“火尽灰冷”融入到一首诗中:
昔日繁华似锦绣,
今朝只剩冷灰秋。
热泪如流心已冷,
回忆如烟随风走。
在英语中,类似于“火尽灰冷”的表达可以是“the flame has gone out”,它同样传达了事物结束或失去的意思。然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这种表达的情感深度和历史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如何看待生命与消逝方面。
通过对“火尽灰冷”的深入分析,我对生命的无常和情感的脆弱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语言学*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与精准。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保持热情与希望。
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采臣闻之,火尽灰冷,不复有他念。”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晚年,火尽灰冷,惟以文章自娱。”
《明史·杨嗣昌传》:“嗣昌既败,火尽灰冷,不复能振。”
《宋史·王安石传》:“新政既行,天下汹汹,火尽灰冷,安石亦自悔。”
《旧唐书·李密传》:“火尽灰冷,竟不能成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