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3:04
“火尽薪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火熄灭了,薪柴却还在传递”。其基本含义是指一种事物的影响或精神虽然已经结束,但其精神或影响却仍然被人们所传承、延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文化、思想或事业的传承。
“火尽薪传”出自《后汉书·刘玄传》,原文是“火尽薪传,故不忘其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火的象征意义,火代表着知识、文化或精神的传播,而薪则是维持火焰的燃料,象征着人们对这些精神的延续。
“火尽薪传”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艺术等领域。“火尽薪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重视,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尽管科技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许多文化和思想依然在被传承和发扬。
这个成语引发了一种温暖的情感联想,仿佛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一些值得珍惜和延续的东西。它鼓励人们珍视传统,同时也激励着人们在新旧交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一个关于传统手工艺的工作坊。老师提到“火尽薪传”,鼓励我们学*并传承这些即将消失的技艺,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火尽薪传”:
时间的河流缓缓流淌,
古老的火光在心底闪烁,
薪柴虽尽,热情依然,
传承的力量,永不止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也存在。例如,英语中的“passing the torch”也是指代代相传的精神与责任,强调传承的重要性。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有对传承的重视。
通过对“火尽薪传”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珍惜传统,同时也要勇敢地将这些传统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观。
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太软,总火尽薪传也。
《文选·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火尽而薪传,薪传而火生,文之道也。”
《后汉书·班彪传》:“火尽而薪传,薪传而火生,斯言是也。”
《汉书·艺文志》:“火尽而薪传,薪传而火生,此之谓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曰:‘吾闻之,火尽而薪传,薪传而火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火之始也,其薪也;薪之尽也,其火也。火尽而薪传,薪传而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