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5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5:45
成语“悔之何及”的字面意思是“后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基本含义指的是在做出某个决定或行动后,才意识到其错误或后果,但此时已经无法弥补或改变。这常常用于强调某种遗憾和无奈的情感。
“悔之何及”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是“夫子曰:‘悔之何及,终身之计,岂可不慎乎?’” 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对某个决定感到后悔,那就已经太晚了,因此在做决定时应该非常谨慎。这一成语强调了思考与决策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时间和选择的深刻理解。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这一成语反映了重视选择和时间的观念。古人常常强调“慎重其事”,以避免后悔的情境。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爆炸和快速决策的趋势,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仍然存在,提醒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更加谨慎。
“悔之何及”常常带给人一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让人反思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决定,避免未来因错误选择而感到悔恨。
在我的生活中,有过因为没有认真考虑而导致后悔的经历。比如,曾经因为急于选择工作而放弃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机会,后来意识到悔之何及,深感遗憾。这个成语让我学会在做决定时更加谨慎。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前路漫漫多选择,
轻率行事悔之何及。
今朝谨慎心不忘,
明日方得无悔期。
这里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做决策时的谨慎态度。
在英语中,“too little, too late”可以作为某种对应表达,意思是“为时已晚”,强调了行动的时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这种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无奈和后悔。
通过对“悔之何及”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提醒我们要慎重选择,也让我们在面对错误时,能够更加理智地接受并反思自己的决定。这种思维方式对于个人成长和决策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
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
《宋史·岳飞传》:“悔之何及,终为秦桧所害。”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悔之何及,乃自刎而死。”
《后汉书·袁绍传》:“悔之何及,遂为曹操所灭。”
《史记·项羽本纪》:“悔之何及,乃引兵而东。”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悔之何及,其如先君之命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无端草寇,背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为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