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5:42
成语“悍然不顾”的字面意思是指以一种勇猛或粗暴的态度行事,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或后果。基本含义则是形容一个人做事非常决绝,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或可能造成的影响,通常带有负面的色彩。
“悍然不顾”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其中提到“悍然”形容一种勇猛或粗暴的态度,“不顾”则意味着对他人或事情的忽视。该成语在历史上常用于形容那些为达目的而不顾后果的人,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德和责任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等场合,尤其是在描述一些人或团体在做某些决策时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例如,在政治评论中,可以用“悍然不顾”来形容某些决策者对社会舆论的无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悍然不顾”常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责任感或道德意识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变得愈发显著,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提醒人们在行动时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后果。
该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缺乏同理心的人,带有一种批判的情绪。它提醒我,在做决策时,尤其是涉及他人时,需要保持谨慎和考虑周到。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位同事在项目推进中悍然不顾团队的意见,结果导致项目失败。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悍然不顾”:
风卷残云悍然不顾,
潮起潮落任人浮沉。
孤舟一叶随波逐流,
何必在意路途艰辛。
在这里,成语与诗意结合,表达了对生活选择的无畏和坚定。
在英语中,可以用“recklessly”或“disregar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一种对后果的忽视。
通过对成语“悍然不顾”的学习,我意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行为后果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使用恰当的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准确,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顾。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闻之,怒,乃发兵攻之,林甫悍然不顾。”
《后汉书·袁绍传》:“绍闻之,怒,乃发兵攻之,绍悍然不顾。”
《汉书·王莽传》:“莽闻之,怒,乃发兵攻之,莽悍然不顾。”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闻之,怒,乃引兵而东,沛公悍然不顾。”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闻之,怒,使士会伐郑,郑人惧,乃请和,晋侯悍然不顾。”
张佩纶~,照自己的决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