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9:37
成语“大材小用”字面意思是指“大材”即大的材料或能力,而“小用”则是指小的用途或事务。整体意义是指一个人或物的才能、能力被用在了不相称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上,表示对人才、资源的浪费。
“大材小用”的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具体出处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对人才的重视有关。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和政治家对于人才的合理使用有着深刻的思考,强调应将优秀的人才放在适合的岗位上,以发挥其最大效用。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对优秀人才的浪费。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述主人公的无奈或社会的不公;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职场中某些人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在演讲中,多用于呼吁对人才的合理配置。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由来已久,尤其是历史上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何有效利用人才成为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因此,“大材小用”在现代职场中依然适用,反映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
“大材小用”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惋惜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许多有才华但却未能得到重用的人,他们的潜力被埋没,无法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价值。这种情感也促使我思考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培养人才。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我曾见过一位同事,他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因为公司对他的岗位没有充分的重视,导致他的才能未能得到发挥。这让我意识到,合理配置人才的重要性,防止“大材小用”的现象发生。
在某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的工匠,他的手艺精湛,能够打造出世界级的艺术品,但他却被当地的商人雇来修理破旧的家具。镇上的人们常说:“这位年轻人真是大材小用,他的才华不应该被限制在这小小的修理铺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a big fish in a small pond”,意指在小环境中显得优秀,但可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未必如此。这说明了不同文化对人才和能力的看法有一定的共通性。
通过对“大材小用”的学*,我认识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对组织和社会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使我在思考和表达中更加关注如何充分挖掘和使用身边的资源和人才。
你这样的人,干这种比较机械的工作,未免是大才小用了,可惜!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曰:‘吾以大材小用,故不乐也。’”
《明史·王守仁传》:“守仁曰:‘吾以大材小用,故不乐也。’”
《宋史·辛弃疾传》:“弃疾曰:‘区区之宋,如此用人,所谓大材小用也。’”
《晋书·张华传》:“以华名重,时人咸共推之,以为宜在台阁,不宜外任。”
《后汉书·边让传》:“此言大器之于小用,固有所不宜也。”
周瑜病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不用他。鲁肃就推荐庞统去投奔刘备,刘备将他安排到耒阳县当县令,庞统不悦,终日借酒浇愁,张飞来巡视才发现庞统的真实才能,孔明推荐庞统给刘备,刘备任命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钱钟书《围城》:“~,可惜可惜!方先生在外国学的是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