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0:56
“将伯之呼”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将军与伯父的呼叫”。它通常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的召唤或呼唤,尤其是在需要急切行动或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其基本含义包含了紧急性和重要性的双重意义。
“将伯之呼”源于古代的军事和家族关系。这里的“将”通常指军事将领,而“伯”则是家族中辈分较高的亲属。成语的来源可能与古代战争中的指挥和家族之间的呼唤有关,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对决策者的召唤和对家族的责任感。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亲情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价值观,成语“将伯之呼”反映了对长辈和领导者的尊重及听从。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对家族的召唤和责任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时。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工作中面临最后期限时,团队中发出“将伯之呼”的呼声,促使大家齐心协力。它也让我想到家庭聚会时,长辈的呼唤总是充满温暖和期待。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由于时间紧迫,项目负责人发出了“将伯之呼”,激励大家加班加点完成任务。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关于家庭和责任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将伯之呼声响彻夜空,
亲情如潮水涌动不息。
在这危机时刻,
我们齐心共渡难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ll to arms”,用来形容在危机时刻的紧急召唤。但“将伯之呼”更多地强调了家族关系的背景,而“call to arms”则更偏向于军事召唤。
通过对“将伯之呼”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在表达紧迫性和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重视团队合作与家庭关系。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将伯之呼,吾与汝共之。’”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将伯之呼,吾与汝共之。’”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将伯之呼,吾与汝共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将伯之呼,吾与汝共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将伯之呼,不我遗也。”
东海登台,不能以诚相感,徒欲为~,乞灵外族,其心可悯,其迹实可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