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30:55
“将功赎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功劳来抵消罪过。它的基本含义指的是通过积极的表现或贡献来弥补之前的过失或错误。这一成语强调了通过努力和成就来改善或弥补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该成语出自《史记·平原君赵胜传》。文中提到:“将功赎罪,事君之道也。”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功与过之间关系的思考。这一成语的使用也与封建社会的忠诚与功劳观念密切相关,强调了个人在历史和社会中的角色。
“将功赎罪”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功过相抵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社会强调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个人的过失可以通过为社会或国家做出贡献来弥补。在现代社会,尽管个体责任感增强,但“将功赎罪”的思想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职业道德或团队合作中。
“将功赎罪”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犯错后努力改正。它传达了宽容与成长的概念,意味着即使犯了错误,只要努力去弥补,依然有机会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因为失误导致进度延误。后来,我主动加班并提出改进方案,最终项目得以按时完成。这个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将功赎罪”的意义。
在一首关于成长的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过往如烟随风逝,
心中愧疚藏梦里。
将功赎罪步履坚,
未来路上共生辉。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make amends”,意指通过某种方式弥补错误。不同文化中对于弥补过失的方式和所需的努力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通过对“将功赎罪”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犯错是常态,而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改正错误。这一成语提醒我在日常交流和表达中,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弥补措施,培养了我更深的责任感和宽容心。
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去来。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曰:‘臣闻将功赎罪,未闻以罪赎功也。’”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闻将功赎罪,未闻以罪赎功也。’”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曰:‘臣闻将功赎罪,未闻以罪赎功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将功赎罪,未闻以罪赎功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臣闻将功赎罪,未闻以罪赎功也。’”
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