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58:56
成语“立功自赎”字面意思是通过立功来赎回自己的罪过或不良行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来弥补之前的过失或错误,表现出自我救赎的精神。
“立功自赎”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中关于“赎罪”的观念。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常常提到通过努力工作或立下赫赫战功来获得他人的宽恕或重新赢得信任的故事。
该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强调个人的责任和自我救赎的价值观,使得“立功自赎”这一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人们对改过自新、努力向上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这种理念依然适用,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时不放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立功自赎”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它提醒人们即使在犯错之后,也有机会通过努力去弥补,重新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种自我救赎的过程常常让人感到温暖和振奋。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个时期,因工作失误而受到批评。我意识到唯有通过努力工作和积极表现,才能重新获得同事们的信任。于是,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不仅弥补了过失,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立功自赎”融入其中:
在失落的时光中,我曾迷失方向,
痛苦的回忆如影随形,难以逃脱。
但我选择立功自赎,
在每一次努力中,重拾信仰的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demption through hard work”或“making amends”,都强调通过努力和成就来弥补错误。这种自我救赎的观念在许多文化中普遍存在,反映了人类对改正错误和追求更好自我的共同渴望。
通过对“立功自赎”这一成语的学,我深刻理解到个人努力和自我改正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激励我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
知其无与进于时而信于人,终将废矣,则思效用以自补,立功以自赎。
《宋史·岳飞传》:“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帝曰:‘卿言甚当,然卿之才,朕所倚重,宜自爱。’”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也。’遂白之。太祖曰:‘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士英逃至台州,大铖介绍投诚,即命士英说降方国安,同破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