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6:45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筑起坚固的城墙,清理野外的东西”。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采取防御措施,确保安全,清除一切可能的威胁,通常用于描述在战争或冲突中采取的防御策略。引申义则是指在面临挑战或困难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保持自己的优势。
“坚壁清野”出自《三国志·魏志·王朗传》,原文为:“坚壁清野,何必与之死战。” 这句话的背景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军事策略与谋略。成语反映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强调了在面对敌人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守,而不是盲目进攻。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在**文化中,“坚壁清野”体现了对安全和稳固的重视,尤其在历史上频繁的战乱时期,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极高。现代社会中,它仍然适用于各种需要保护和防御的场景,尤其在面对经济波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依然具有实用性。
“坚壁清野”常常带来一种安全感和防备意识。在个人生活中,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会联想到保护家人、朋友和自我防卫的情感。它也可以引发对历史战争的思考,联想到那些为了生存而斗争的人们。
在疫情期间,我的家人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减少外出与聚会,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储备生活必需品。这种保护措施让我感受到一种对安全的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应对。
在一个故事中:“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村庄的长老们决定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他们修筑了高高的围墙,清理了周围的杂草,让每一个村民都感受到安全的力量。即使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村庄的安宁依然如故。”
在英语中,类似于“坚壁清野”的表达可以是“fortify and secure”,意思是增强防御和确保安全。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在面对威胁时采取防御措施。
通过对“坚壁清野”的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上有其重要性,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要有防范意识。它在语言学*中帮助我理解了成语的深层含义,尤其是在表达策略和防御时的灵活应用,对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曰:‘贼虽众,然皆乌合,不足畏。吾当坚壁清野,以待其至。’”
《宋史·岳飞传》:“飞曰:‘敌虽众,然皆乌合,不足畏。吾当坚壁清野,以待其至。’”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曹操攻吕布于下邳,荀彧曰:‘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财用,自给无乏。坚壁清野,以待寇至。”
东汉末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一带对垒,曹操想先夺取徐州,谋士荀彧劝谏曹操不能贸然从事,因为刘备在徐州修筑防御工事,撤退居民,实行坚壁清野,我们不能马上取胜,吕布就会趁机进攻我们,我们就会失败的。曹操认为言之有理
不许出战,只是~,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