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5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6:43
“坚如磐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坚固得像岩石一样”,形容事物非常坚固、坚定,无法动摇。引申义为意志、信念等的坚定不移。
“坚如磐石”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最早可追溯至《左传》中的记载,形容一种坚固的状态。磐石在古代被视为稳固和坚不可摧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联结到了坚固的品质。
在不同的语境中,“坚如磐石”可以用来描述: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坚韧和坚定的品质被高度推崇,尤其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因此,“坚如磐石”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这种坚定的态度依然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想到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比如历史上的英雄或现代的成功人士。它传递出一种力量和信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态度。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挑战,面对压力时,我常常鼓励自己要“坚如磐石”,保持对目标的坚定信念,最终克服了困难,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的力量。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坚如磐石”融入其中:
风雨如磐石,心归何处行。
一念坚如磐,千波不惊情。
这首诗表达了在风雨中内心坚定的信念。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s solid as a rock”,同样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的稳固与可靠。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坚韧品质的重视。
通过对“坚如磐石”的学,我认识到坚定的信念和态度在生活和学中是多么重要。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时常提醒我坚持自己的目标与信念。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有?
《晋书·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志节。常怀国志,不拘小节,故能坚如磐石,终成大业。”
《后汉书·班超传》:“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曰:‘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汉书·王莽传下》:“莽之为人,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史记·苏秦列传》:“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四战之国也,其势必难久。然而赵之所以能久者,以其坚如磐石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