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0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2:30
成语“不分玉石”字面意思是“不分开玉和石”,引申为不加区分地对待好坏、优劣。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在判断事物时,不能明确区分出好与坏,或是对某些事物缺乏辨别的能力。
该成语源于古代对玉石的价值判断。在古代,玉被视为珍贵的宝石,而石则代表普通的石头。人们将玉和石进行比较,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别,因此“不分玉石”便用来形容对事物的混淆和不加选择的态度。具体的文学出处可能不详,但这一成语的用法在古籍中多有涉及。
“不分玉石”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场景广泛,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玉象征着高贵和美好,石则代表平凡和普通。因此,“不分玉石”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混淆,也反映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看法。在现代社会,尤其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人容易对事情产生误解,导致对真实情况的判断失误,因此这一成语在现代仍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该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惕和反思,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轻易地相信表面现象。联想上,它也可能让人想到社会上对待某些问题的随意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在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在讨论某些社会问题时不分玉石,随意接受一些观点而不进行深入思考。这让我意识到,保持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避免被误导。
我尝试将“不分玉石”融入到一首诗中:
世间万象如玉石,
明辨真伪自有时。
若无慧眼难分清,
糊涂一生何所知。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an’t tell the wood from the trees”,意指在复杂情况下无法看清楚本质。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核心意思相似,都是强调对事物的混淆和判断的模糊。
通过对“不分玉石”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判断事物时,必须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独立的判断力。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理智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宋史·岳飞传》:“飞曰:‘金人虽强,吾必破之,不分玉石。’”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欲南征,恐百姓惊扰,不分玉石。’”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欲南向以争天下,乃大会诸将,问曰:‘今欲与曹操争锋,不分玉石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问于群臣曰:‘曹,小国也,而吾欲伐之,不分玉石乎?’”
《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项王怨之,欲击之,不分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