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5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21:16
“文君早寡”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文君早逝,早年丧偶”。它形容年轻时失去配偶,通常指的是女性在年轻时失去丈夫,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尤其是与“文君”相关的人物。文君通常指的是**古代的才女,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李清照等,这些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经历了爱情的悲剧。
“文君早寡”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女性在青春年华中的失落与孤独。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由于早年丧偶而经历的悲惨命运,或者用作对他人失去伴侣的同情。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文君早寡”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常常受到配偶的影响,失去丈夫往往意味着失去社会地位和经济支持。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但更多地用于表达对女性独立和坚韧的赞美。
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令人联想到失去与孤独。同时,它也唤起了对女性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赞美。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虽然她经历了“文君早寡”的痛苦,但依然努力工作,养活家庭。她的故事让我深感钦佩,也让我思考了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文君早寡”:
月下孤影独行舟,
文君早寡泪随流。
风吹花落满地愁,
何时再见共白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idow at a young age”,强调年轻寡妇的境遇,但往往缺乏“文君早寡”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层面。
通过对“文君早寡”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性与深度。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女性命运的反思,也让我们思考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勇气。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成语能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让交流更加深刻。
奴家杨氏,幼适裴门,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琐,肯容韩椽轻偷?
《聊斋志异·阿绣》:“文君早寡,重归故里,家徒四壁,无以为生。”
《警世通言·司马相如琴心挑文君》:“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
《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三引《杂言》:“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
《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令文君当炉。”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令文君当炉。”
西汉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并私奔回到他老家,文君当炉卖酒,相如与奴仆一起劳动,卓王孙终于被迫承认他们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