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4:46
“名微众寡”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名声微弱,人数众多,数量稀少”。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声望不高,但支持他的人却相对较多,或者一个事物虽然名声不足,但参与者却比较多。可以引申为某种现象在数量上较为普遍,但在质量或影响力上却显得微不足道。
“名微众寡”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可能是对一些古典文献中类似表述的总结。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可能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对人数与名声之间关系的观察,反映了在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比。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时代,许多事情的参与者虽然众多,但缺乏足够的影响力。这个成语能够反映出一种现象,即在社交媒体或网络活动中,某些热点**的参与者虽然众多,但其对于社会的实际影响力却较为有限。
这个成语给人以一种矛盾感:人虽然众多,但却没有形成合力,反映出一种无力感。它可能引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让人对集体行动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过一个公益活动,参与者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与领导,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名微众寡”的含义,意识到参与不等于影响力。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名微众寡”:
在这喧嚣的时光里,
众声喧哗却无力,
人潮涌动,名微众寡,
只愿真情流淌如溪。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但这个短语强调的是团体的合作而非影响力的缺失。与“名微众寡”相比,英语表达更偏向积极的合作精神。
对“名微众寡”的理解让我认识到在表达时,数量与影响力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帮助我在描述现象时更加精准,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寻求有效的组织与合作。
彼名微众寡,易以讨御,吾不过一月,自足周旋。
《后汉书·袁绍传》:“名微众寡,不足以自强。”
《汉书·王莽传》:“名微众寡,不足以自固。”
《战国策·齐策一》:“名微众寡,不足以自存。”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名微众寡,不足以自保。”
《史记·项羽本纪》:“名微众寡,不足以自立。”
曹操比诸袁绍,~,乃竟并吞袁氏,转弱为强,虽赖天时,亦借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