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9:39
“众寡悬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多和人少的差距悬殊”。它指的是在数量、力量、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和差距。通常用来形容双方力量或条件的极大差异,常见于描述战斗、竞争或对抗的情境。
成语“众寡悬殊”源于古代的军事和社会生活,强调在面对冲突或竞争时,人数或力量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虽然具体的典故并不明确,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反映了古人对数量和力量对比的重视。这种对比在历史上的战争、政治斗争中尤为明显。
“众寡悬殊”常用于以下场景:
在**历史中,众寡悬殊的概念常常与战争、政治斗争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经济发展、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极端不平等,反映出对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关注。
“众寡悬殊”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常常是对不平等的关注和对弱者的同情。在思维上,它促使我们关注力量分布的不均衡,激发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可以将“众寡悬殊”用于描述团队合作的情况。例如,在一次学校项目中,由于同学的参与人数不均,导致工作分配和成果差异明显,可以说我们的团队面临着“众寡悬殊”的挑战。
在一首诗中,尝试融入“众寡悬殊”:
风云变幻战鼓声,
众寡悬殊势难平。
孤舟对岸潮流急,
何时平等共此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isparity”或者“unequal forces”,但这些词汇在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上与“众寡悬殊”略有不同,通常更侧重于经济或社会的差异,而非直接的对抗或竞争。
通过对成语“众寡悬殊”的学,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数量和力量的对比,还涉及到社会公平、资源分配等深层次的问题。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对不平等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每恨众寡悬殊,未能灭贼。
《明史·戚继光传》:“倭寇众寡悬殊,继光以三千人破之。”
《宋史·岳飞传》:“金兵众寡悬殊,飞以五百骑破之。”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汉兵众寡悬殊,不可轻进。”
《史记·项羽本纪》:“楚众寡悬殊,不能敌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众寡悬殊,是以败也。”
琼华不能再笑了,在~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