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4:54
“标新取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标新”指的是树立新的标志,展示新的风格;“取异”则意味着追求不同的事物或观点。综合起来,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追求新奇、不同寻常的事物,通常带有贬义,暗指一种过度追求个性或与众不同的行为。
“标新取异”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在书中,作者通过角色的对话和情节发展,描述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过分追求新奇、标新立异的现象,反映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创作、思想、生活方式上追求与众不同的人或事物。可以在以下场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标新取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当今社会,过度的标新取异可能导致个人或群体的迷失。因此,它提醒人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和底线。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为追求个性而过于凸显自我的人,有时这种行为会导致反感或疏远。它也让我思考到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平衡,有时适度的独特性是值得赞赏的,但过于极端则可能适得其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朋友,他在穿着上非常标新取异,常常选择一些夸张的服装,虽然他很自信,但很多时候却难以融入某些场合。我意识到,虽然个性化表达很重要,但适度和场合感也同样不可忽视。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繁华的都市中,
他标新取异,身影闪烁。
却忘了那青涩的岁月,
是如何在平凡中,悄然绽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tanding out”或者“going against the grain”,也有追求与众不同的意思,但通常不带有贬义。这显示了不同文化中对个性化和创新的不同接受度。
通过对“标新取异”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如何恰当使用成语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该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新颖和个性的同时,保持对传统和他人感受的尊重。它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促使我思考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的关系。
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剪彩为花,与湖山增胜。
《明史·文苑传序》:“明之文,标新取异,与宋人异趣。”
《宋史·文苑传序》:“宋之文,标新取异,与唐人异趣。”
《唐诗纪事·李白》:“白诗风骨高迈,标新取异,时人多不识之。”
《文心雕龙·定势》:“标新取异,务在博观。”
《世说新语·文学》:“标新取异,非所以为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