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2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29:29
“共相标榜”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大家一起抬高、标示自己”,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相互吹捧、相互夸耀,强调自己的优点或成就,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而互相标榜,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和文化中屡见不鲜。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一种普遍心理。
“共相标榜”适用于各种语境中,尤其是描述社交场合、职场竞争、学术讨论等。它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来评论某些人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盛行的环境中,“共相标榜”现象更加明显。人们通过各种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成就,甚至是制造人设。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渴求。
“共相标榜”让我联想到一些社交场合中的虚伪和表面化,常常会让我感到厌烦。这种相互吹嘘的行为有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被掩盖,产生一种冷漠感。
在一次职场聚会上,我注意到同事们互相夸耀自己的项目进展,虽然气氛热烈,但也让我感到不适。回想起这个场景,我意识到“共相标榜”常常掩盖了真正的合作精神。
在一座繁华的城市中,社交场合如同一场盛大的舞会,人人都在共相标榜,仿佛每个人都身披光环,然而在这耀眼的灯光背后,多少真实的自我被遗忘了。
在英语中,可以用“self-promotion”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强调个人的自我推销。但在某些文化中,过度的自我夸耀可能被视为不礼貌,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的频率和接受度有所不同。
通过对“共相标榜”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在交流中,保持谦虚和真诚,往往能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
《宋史·文苑传六·李廌》:“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间如不经意,睥睨而起,耳属而口附,无一言遗者。尤工于诗,藻思抑扬,有晚唐风。”
《旧唐书·韦陟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
《南史·王僧虔传》:“僧虔弱冠,弘厚,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除秘书郎,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与袁淑、谢庄善。转义阳王文学,太子洗马,迁司徒左西属。兄僧绰为宋元凶所害,亲宾咸劝之逃,僧虔泣曰:‘吾兄奉国以忠贞,抚我以慈爱,今日之事,苦不见及耳。若同归九泉,犹羽化也。’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
《晋书·王衍传》:“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后汉书·党锢传序》:“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