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8:19
成语“榜上无名”字面意思是“榜单上没有名字”,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评比、考试或选拔中未能获选或未能入围,常用于形容失落或未能获得认可的情况。
“榜上无名”源于古代科举考试及其他选拔方式。在古代,考试成绩会公示在榜单上,考生的名字若在榜单上,就表示成功被录取;若不在榜单上,则说明未能通过考试。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也体现了成败之间的强烈对比。
“榜上无名”常用于考试、竞赛等场合。它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竞争仍然是重要的主题,“榜上无名”反映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敏感。它不仅限于考试,也扩展到了职场、艺术等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行为。
“榜上无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经历过失败或失落的人。它常联想到努力与结果之间的矛盾,带有一丝无奈与惋惜的情感,对个人的自信心也可能产生影响。
在我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次期末考试未能及格,心情非常低落,感觉自己在努力后依然榜上无名。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尽管失败是常态,但我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化雨润心田,
学子苦读盼榜前。
一朝失利羞难忍,
愿来岁月再展翅。
在英语中,可以用“not making the cut”来描述类似的情形,表示未能通过选拔或未能达标。从文化上讲,许多国家的教育体制也有类似的压力与竞争,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敏感程度相仿。
通过对“榜上无名”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失败的描述,更是对努力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珍惜每一次努力,无论结果如何,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同样重要。
谁知三场得意,榜上无名。自五岁进场,到今二十一岁,三科不中。
《清史稿·纪昀传》:“昀曰:‘臣闻榜上无名,非才不显也。’”
《明史·杨慎传》:“慎曰:‘臣闻榜上无名,非才不显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曰:‘臣闻榜上无名,非才不显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榜上无名,非才不显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臣闻之,榜上无名,非才不显也。’”
这话令兄也说过,若~,大家莫想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