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2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2:15
“兴灭继绝”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兴起与灭亡,继承与绝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兴盛与衰亡,以及对传统的继承与断裂,通常用来描述历史或文化的变迁,强调事物的循环与转变。
该成语源于《汉书·王莽传》:“兴灭继绝,古今之常也。”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他的改革与政权转换引发了历史的巨大变化。这句话意在说明,兴起与灭亡是历史的常态,任何政权或文化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兴灭继绝”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兴灭继绝”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历史和哲学上。它反映了道家和儒家对历史循环和变化的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用于分析社会变革、技术革新等现象。
对于我而言,“兴灭继绝”带来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与哲理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无数的朝代更替和文化的断层,提醒我珍惜现有的一切,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讨论历史时使用过“兴灭继绝”这个成语,提到唐朝的兴起与宋朝的衰落,强调了历史的教训和文化的传承。
在一首诗中,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兴灭继绝”:
古今变迁如潮水,
兴灭继绝无常在。
万物皆有其轮回,
唯愿后人识真谛。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rise and fall”来表达,强调事物的兴起与衰落。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成语,但在历史和哲学讨论中,这种思想也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兴灭继绝”的学,我理解到历史的轮回和文化的传承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在讨论历史、社会变化时保持敏感和深刻的思考。
《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兴灭继绝,天下大定。”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后汉书·班彪传》:“兴灭继绝,功施社稷。”
《史记·太史公自序》:“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兴灭继绝,继绝世,扶倾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