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26:34
“一蹶不兴”是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一次跌倒后就不再振作”。其基本含义是指在经历一次挫折后不再有任何的起色或进展,形容人或事物在遭遇困难后失去了重新崛起的能力。
“一蹶不兴”源于《汉书·王莽传》。原文提到:“一蹶不振,何以兴国。”意指经历了一次挫折后,不再有复兴的可能。它反映了对失败后是否能重新振作的思考,强调了韧性和执着的重要性。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团队或国家在遭遇挫折后无法东山再起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常用来提醒他人要有韧性;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韧性和坚持是被高度重视的品质。成语“一蹶不兴”警示人们要学会从挫折中恢复,不能轻易放弃。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和应对方式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生存发展。
该成语常引发人们对于失败与成功的反思。它可能带来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感到无奈和沮丧,但同时也能激励人们思考如何避免一蹶不兴的命运,反而促使个人在挫折中成长和进步。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失利,感到一蹶不兴,几乎放弃了对学业的追求。然而,在朋友的鼓励下,我重新振作,努力学*,最终成功通过了考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蹶不兴”所传达的警示,并激励我在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
在一个冬夜,寒风瑟瑟,落叶如雨。小树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然而,风暴过后,树木依然屹立,虽有一蹶不兴,但它的根深扎于大地,等待着春天的到临。正如人生,经历风雨,终会迎来阳光。
在英语中,“to fall and rise again”可以与“一蹶不兴”进行比较。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挫折与反弹的关系。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类似的表达,反映出对失败后如何应对的普遍关注。
通过对“一蹶不兴”的学,明白了在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不应失去重整旗鼓的勇气。这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在表达时,能更好地传达出对困难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乃以庸奴误国,涂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宋史·岳飞传》:“一蹶不兴,天下莫之能救。”
《资治通鉴·汉纪》:“一蹶不兴,天下莫之能救。”
《后汉书·袁绍传》:“一蹶不兴,天下莫之能救。”
《汉书·贾谊传》:“一蹶不兴,天下莫之能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蹶不兴,谓之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