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0:44
成语“兴亡成败”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事物的兴起与衰亡、成就与失败。它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反映了历史的循环和变化,常用于描述国家、事业、个人等的命运。
“兴亡成败”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历史类著作,例如《史记》和《资治通鉴》中,常常探讨国家和人物的兴衰成败。这些文献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及成就与衰落的必然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兴亡成败”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警示。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商业、政治等领域,提醒人们关注长远发展,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该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成就,同时也警醒我们要有危机意识。它引发对过往历史的思考,对个人和集体命运的关注。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参与一个项目的筹备,起初信心满满,但由于团队沟通不畅,最终项目未能如期完成。回想起来,兴亡成败这个成语反映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深刻的体会:成功需要团队的紧密合作和有效的管理。
在某个古代的王国,盛世之下,国王常常吟诵: “兴亡成败皆为梦,繁华落尽唯余痛。 一朝风云皆可逝,千古兴亡皆在中。”
在英语中,与“兴亡成败”相似的表达可以是“rise and fall”,它同样强调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不同文化中对“兴亡成败”的理解往往体现了各自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兴亡成败”的学,我认识到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必然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在思考事物变化时提供了深刻的视角,使我在学和生活中更加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叹千古、兴亡成败,满乾坤、遗恨有谁知。
《宋史·岳飞传》:“兴亡成败,在于将帅。”
《文选·陆机·辩亡论》:“兴亡成败,系于一士。”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五年》:“兴亡成败,非一日之故。”
《史记·项羽本纪》:“兴亡成败,在人不在天。”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兴亡成败,皆天也。”
它有贫穷富贵,有尊荣耻辱,有士农工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