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3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30:28
“兴云作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兴起云彩,制造雨水”。它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能够引发或促成某种变化或结果,尤其是指在某个领域具有影响力、能力或权威,能够带动他人或事物的发展。
“兴云作雨”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其中提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虽然这句话并没有直接提到“兴云作雨”,但它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和意境,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巨大和无常。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崇拜。
“兴云作雨”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兴云作雨”在**文化中体现了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强调了个人的能力和责任,也反映了集体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背景下。
“兴云作雨”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积极向上的,象征着希望和力量。它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巨大影响力,带来积极的变化。这种联想在日常生活中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勇于担当。
在我的学生时代,有一位老师常常通过精彩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激励我们思考和探索。她的教学风格就像“兴云作雨”一样,让我们对学*充满热情和动力。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位智者,他的智慧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每一颗心灵。他总是能兴云作雨,将人们的疑问和困惑化为思考的种子,悄然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to inspire”或“to lead the way”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影响力和引导作用。然而,中文成语的诗意和文化内涵往往更为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对“兴云作雨”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用来形容某种能力或影响力的工具,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的象征,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影响他人。
时天竺僧不空三藏居于静住寺,三藏善以持念召龙兴云雨。
《宋史·礼志》:“太宗兴云作雨,以润万物。”
《文选·张衡〈东京赋〉》:“帝舜兴云作雨,以和四时。”
《汉书·礼乐志》:“神农氏兴云作雨,以教天下。”
《史记·封禅书》:“黄帝时,天大风,黄帝因兴云作雨,以济万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天子兴云,诸侯作雨。”
天上玉皇可以随意颁雨,河中龙王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