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5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5:02
“栉比鳞差”是一个形容物体排列得非常整齐、紧密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鱼鳞一样排列,形状整齐,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建筑、队伍或其他事物的排列有序、整齐。
“栉比鳞差”源于古代文献,它的具体出处可追溯到《易经》中的一些解释,形容物体的排列方式。成语中的“栉”指的是梳子,可以理解为像梳子一样整齐,“比”有比较、并列的意思,而“鳞差”则是指鱼鳞的排列方式,意指整齐划一。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整齐程度,适合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和日常对话中使用。比如在描写一座建筑时,可以说“这座大楼的窗户栉比鳞差,显得格外整齐美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整齐有序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反映了对秩序和和谐的追求。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建筑设计、团队管理还是其他领域,整齐有序都被认为是有效率和专业的标志。因此,“栉比鳞差”不仅是一种形容,也反映出社会对整齐和秩序的重视。
“栉比鳞差”给人一种舒适与安心的感觉,代表着生活的秩序与美好。它使我联想到那些整齐排列的书籍、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以及团结一致的团队,这些都给人以良好的心情和高效的工作状态。
在我参与组织活动时,常常会用到“栉比鳞差”这个成语。在布置会场时,我会强调要将桌椅摆放整齐,让来宾感受到秩序和专业性。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在夜空下,星星们栉比鳞差地闪烁着,仿佛在为大地编织一条璀璨的绸缎。”
在英语中,可以用“in perfect order”或“like peas in a po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这些表达方式并没有“栉比鳞差”那种具体的视觉形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了形象化的表现力。
通过对“栉比鳞差”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它还承载了对秩序、整齐和美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也能提升我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今则南逾岭峤,北抵沙漠,东达海滨,西极天竺,梯航毕至,水陆兼通。”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夫差乃命王孙骆与逢同筑城,以吴兵三万相助,北接巫山,西跨太湖,延袤二百余里。”
宋·苏轼《答李琮书》:“天禧中,兖州奏,黄河决已十年,规划筑堤,所费不赀,公私疲弊。”
唐·温庭筠《西游书怀》诗:“高风翔砌鸟,暴雨失池鱼。”
《文选·潘岳〈射雉赋〉》:“栉比鳞差。”徐爰注:“言雉母所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