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2:50
成语“名不虚立”的字面意思是“名声并非空洞的,而是确实存在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地位是基于真实的才华和成就,而非虚假的夸大或伪装。这强调了名声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名不虚立”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是“名不虚立,即是有其事”。这个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对个人名声和社会地位的重视,强调真实的成就和才能能够为个人赢得良好的名声。
“名不虚立”常用于描述某个人的名声或成就,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演讲或日常对话中。它适用于对比那些依靠虚假宣传或者不实声誉获得地位的人,强调真实成就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名声和地位往往与个人的才华和努力相联系。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名不虚立的概念仍然适用。强调真实的业绩和努力,反对虚假的宣传和浮夸的表象。
“名不虚立”让我感受到一种对真实与诚恳的推崇。它促使我思考在追求名声时,是否应该回归内心,关注自身的成长和真实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认可。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经遭遇过因为过度包装而未能获得认可的情况。这让我更加明白,名声的建立必须以真实的努力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名不虚立”融入其中:
才华如星,光芒万丈,
名不虚立,实实在在。
岁月磨砺,铸就辉煌,
声声不息,传颂四方。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reputation based on merit”,强调个人成就与名声之间的关系。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真实与虚假名声的重视是一致的。
通过对“名不虚立”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真实的自我和努力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学*中具有指导意义,也在我日常生活中提醒我追求真实的成就和内在价值。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