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2:48
成语“名不虚行”字面意思是“名声并非空洞,实质上也有行动”。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声和实际表现相符,强调名声的真实和实际行为的相互对应。
“名不虚行”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原文为“名不虚行,行不虚名”,意思是名声与行为相符合,强调一种诚信和真实的品质。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个人声誉和行为一致性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名声与行为一致性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诚信依然是评判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标准。名不虚行的思想在各种社会交往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了人们对真实和诚信的追求。
“名不虚行”给人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通常与诚信、责任感、真实相关联。它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维护自己的声誉。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志愿活动,活动后许多人对我的付出表示赞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名不虚行”的重要性。它不仅让我感受到成就感,也让我更加注重在未来的活动中真实地展现自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名不虚行,心中自有光。
踏实走每一步,未来定辉煌。
在英语中,可以用“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表象与实质的一致性。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诚信的重视是共通的。
通过对“名不虚行”的深入分析,我理解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文化价值。在学和交流中,保持真实与诚恳的态度对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都至关重要。这一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关注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