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5:40
“吹气如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吹出的气息如同兰花那样芬芳,可以引申为形容人的声音柔和悦耳,或者说话时的气质温文尔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优雅而温和的表达方式。
成语“吹气如兰”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诗,原句为“吹气如兰”,形容兰花的香气和高雅的气质。兰花在**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和优雅的象征,因此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声音的美好,也传达出一种品德的高尚。
“吹气如兰”可以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象征高洁、优雅和孤傲,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吹气如兰”不仅是对声音的描述,也是对人品的赞美。在现代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多样化,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适用性,尤其是在强调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时。
“吹气如兰”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优雅和舒适的,常常让人联想到清新自然的环境和高雅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联想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美好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向往。
在一次公众演讲中,我尝试用“吹气如兰”来形容我的发言风格,强调我希望以温和的语气与听众交流,传达我的观点。这个成语不仅帮助我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语气与情感。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清风拂面语如兰,
月下低吟醉人间。
心中柔情似流水,
愿与君共醉此缘。
通过这样的运用,成语的优雅与美感得以充分展现。
在英语中,与“吹气如兰”相似的表达可能是“sweet-sounding voice”或“gentle tone”,但缺乏“兰花”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同文化对于声音的美感理解各有差异,但相似的优雅表达在多种语言中都是存在的。
通过对“吹气如兰”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温和表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成语在提升语句美感和情感传递中的独特作用。在我的语言学和实际表达中,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
个侬吹气如兰,奉身如玉。
《唐才子传·李白》:“白为人倜傥,好酒使气,吹气如兰,时人多爱之。”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引《纪闻》:“李邕为人豪放,善谈笑,吹气如兰,士林重之。”
《聊斋志异·娇娜》:“生觉芳香袭人,吹气如兰,心大悦。”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觉得这声音清脆悦耳,吹气如兰,不觉心神荡漾。”
《世说新语·言语》:“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时人目曰:‘王夷甫吹气如兰。’”
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王阮亭称其~,每当十郎,辄自愧伧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