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0:43
成语“奇奇怪怪”字面意思为“奇特而怪异”。它通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奇特、异常,给人一种不寻常的感觉。该成语常带有轻微的贬义,暗示事物的离奇和诡异,或者是让人感到困惑和不解的状态。
“奇奇怪怪”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属于较为现代的口语表达。它的构成是两个相似的形容词“奇”和“怪”,分别描述了事物的不寻常和怪异。其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使得该成语更为流行。
“奇奇怪怪”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当代社会,“奇奇怪怪”常常用于形容时尚、潮流或新兴事物,反映了社会对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接受。它体现了人们对不寻常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反映出社会对创新与变化的包容。
“奇奇怪怪”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种轻松、幽默的情感色彩,能够引发人们对事物的好奇和讨论。它使我联想到那些出乎意料的事情,常常让我忍俊不禁,或是产生一丝疑惑。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朋友的主题派对,大家都穿着奇装异服,场面十分“奇奇怪怪”。这种氛围让我感到既新奇又放松,正好与成语的含义相符。
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月光洒在树叶上,影影绰绰,令人感到奇奇怪怪;似乎有些不知名的生物在树间窜动,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秘密。
在英语中,可以用“peculiar”或“bizarr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它们都带有奇特、离奇的含义,但“bizarre”通常更强调怪异和不可理解的感觉。
通过对“奇奇怪怪”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语言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事物的状态,更是表达情感和引发思考的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成语的使用可以帮助我增添趣味和层次感。
欧阳公文章为一代宗师,然藏锋敛锷……不如韩文公之奇奇怪怪。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杜少卿道:‘这话说得奇奇怪怪,我却不解。’”
《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余曰:‘此奇奇怪怪,非人所知。’”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听了,心中暗笑道:‘这厮说话,倒也奇奇怪怪。’”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行者道:‘这等奇奇怪怪,怎么好去见他?’”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下疑惑,暗想:‘这话奇奇怪怪,不知从何说起。’”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天下事~,最料不定,再不料无心中救侯孝,倒像有心去救水尚书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