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5:27
成语“民生涂炭”字面意思是指人民的生活如同置身于涂泥和炭火之中,形容人民生活困苦、艰难。它强调了社会动荡和苦难对普通民众生活的重大影响,体现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民生涂炭”出自《左传》,原句为“民生涂炭,国之所赖。”这里的“涂炭”指的是一种极端困苦的生活状态。成语的起源与历史上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的背景有关,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民生涂炭”常用于描述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灾难频发等情境下,民众生活困苦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渲染悲惨的社会现实;在政治演讲中则常用来呼吁改善民生,关注社会问题。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民生涂炭”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民为邦本”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民众生活的关注是历代统治者的重要责任,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反映了对社会公正与民生保障的持续关注。
该成语引发的情感反应通常为悲痛和同情,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它引发的联想包括社会不公、历史悲剧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改变的渴望。
在生活中,曾经我在一次志愿活动中,看到一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深刻体会到“民生涂炭”的意义。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激励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
在写作中,可以将“民生涂炭”融入到一首诗中:
烽火连天夜漫长,
民生涂炭泪两行。
愿得朝阳照大地,
共筑家园梦芬芳。
通过这样的表达,突出了人民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iving in poverty”或“in dire straits”,虽然它们传达的意思相近,但“民生涂炭”更加强调了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
通过对“民生涂炭”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这一成语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警醒,提醒我们要关注民众的生活状态。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社会问题。
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