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5:07
成语“民无噍类”字面意思是“人民没有鱼虾的类群”。其中,“民”指人民,“无”表示没有,“噍类”是指鱼类和虾类。引申义为人民生活困苦,社会贫困,缺乏基本的生存资源和生活条件。
“民无噍类”出自《尚书·大禹谟》。该书为古代文献,旨在阐述大禹治水的智慧与哲理。在这一文献中,常提及民生问题,强调君主应当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确保民众的基本生存需求。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社会经济状况差、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在政治演讲、社会评论、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批评统治者忽视民生问题。例如,作家在描绘贫困村庄时,可以用此成语来强调当地人民的苦难。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民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成语“民无噍类”在古代社会中反映了统治者对百姓生活的责任。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有部分地区或群体面临生活困境,因此此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
“民无噍类”让我联想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触发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看到很多弱势儿童面临生活困境,我不禁想到了“民无噍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参与公益事业、改善社会状况的决心。
在一首诗中:
在这片土地上,民无噍类,
寒风凛冽,心中无暖,
愿君听闻,别让希望抹灭,
让每个角落,皆有春暖花开。
这个诗句通过“民无噍类”表达了对社会困境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盼。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民无噍类”的表达可能是“the poor get poorer”,强调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是一致的。
通过对“民无噍类”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一成语让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在表达中更有深度与情感。在今后的语言学与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使用具有丰富内涵的成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经过十年战争,很快要打到金国首都黄龙府。宋高宗一天之内发12道金牌命岳飞撤军。岳飞下令撤军,当地的老百姓纷纷哀求他们留下,说宋军撤走老百姓就再也没有活路了,金兵会反攻倒算的
这地方让敌人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