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45:29
“民胞物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民的胞胎与万物相连”,其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应该像兄弟一样相互关心,关爱他人,关注自然环境,体现了一种博爱、和谐的思想。
“民胞物与”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其中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个成语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关爱。
该成语可以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是重要的价值观。“民胞物与”体现了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自然环境。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这一成语也提醒人们要有全球视野,关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民胞物与”让我联想到温暖与关怀的情感。它让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仅是情感上的,更是责任与义务的体现。它激励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和自然。
我曾经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关怀的人,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民胞物与”的意义。在志愿服务中,大家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在一个温暖的春天,花朵盛开,鸟儿欢唱,正是“民胞物与”的最佳体现。人们在阳光下团结一心,仿佛是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在英语中,“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可以作为类似表达,强调团结与互助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虽然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但传递的理念相似,都是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对“民胞物与”的学,我认识到这种博爱与和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交流中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四年》:“民胞物与,国之基也。”
《后汉书·班彪传》:“民胞物与,治之要也。”
《汉书·食货志》:“民胞物与,政之本也。”
《史记·平准书》:“民胞物与,天下之大利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民胞物与,国之宝也。”
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测隐”之心,行他那“~”的志向,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