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2:01
成语“多许少与”由四个字组成,其中“多许”指的是给予更多的承诺或期待,而“少与”则意味着实际给予的回报或支持较少。整体来看,这个成语表达的是一种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形容口头上说得好,但实际上却很难做到。
“多许少与”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它可以理解为对古代一些文人或政治家的批评,他们在表面上许下很多承诺,却往往无法兑现。成语的形成也反映了社会对诚信与责任的重视。
该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多种使用方式。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多许少与”反映了对这一原则的强调,特别是在商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失信行为的后果愈发显著,因此这个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失望与信任的破裂。在生活中,遇到过许多承诺不兑现的情况,这种感受往往让人感到无奈和失落。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有效传达出对某种失信行为的不满。
在我的校园生活中,有一次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多许少与,承诺了很多资源和支持,但实际提供的却很少,导致活动效果不佳。事后,我与同学们讨论时使用了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我们的不满。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这个成语:
花前月下许诺多,
灯下影摇少与歌。
信言如水难再聚,
何必再言梦中寻。
这首诗通过描绘虚幻的承诺与实际的失落,表达了对“多许少与”的深刻反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talk and no action”,同样传达了口头承诺与实际行动不一致的意思。在不同文化中,诚信都是一种基本价值观,失信行为在任何文化中都会受到谴责。
通过对“多许少与”的分析,我认识到承诺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影响。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有用,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诚信,做到言行一致。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曹操多许少与,士多不附。”
《后汉书·袁绍传》:“绍多许少与,士多不附。”
《汉书·王莽传》:“莽多许少与,天下怨之。”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多许少与,以是失天下士。”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多许少与,君子之交也。”
他就是有~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