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3:05
成语“物外之交”的字面意思是指超越物质利益的交往,强调的是一种纯粹的友情或交情。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受物质利益的影响,具有更高的精神层次。
“物外之交”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中提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里强调君子之间的交情恰如水一样清淡,不以物质利益为标准。这个成语的形成背景与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密切相关。
“物外之交”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的是交情的高尚,而反义成语则指出了物质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古代**,重视人际关系的纯粹性,强调道德与精神层面的交往。而在现代社会,物质利益常常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物外之交”的意义更显珍贵,也让人们更向往这种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这种交往方式面临挑战,但仍然在许多文化中被视为理想的友谊模式。
“物外之交”让我联想到真诚的友谊、信任与理解,令人感到温暖和安心。在现代生活中,面对各种利益关系时,能够保持这样一种交往方式是非常珍贵的。
我曾经在大学时期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的交往并不以物质利益为基础,而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这种关系让我在生活中感到很大的支持和快乐。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风拂柳万条新,
物外之交共此生。
不问金银何处在,
笑谈人生乐无穷。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强调了超越物质的友情。
在英语中,可以用“friendship beyond material interest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中,虽然也重视精神层面的友谊,但常常与物质利益的交往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不同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物外之交”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际关系中的精神层面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追求更高层次的友情。
元和中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物外之交。
《宋书·隐逸传·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与物多忤,有志不就,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南史·隐逸传下·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与物多忤,有志不就,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与物多忤,有志不就,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莫不凭寤寐以述怀,抚髯须而励志。物外之交,非所敢务也。”
《庄子·逍遥游》:“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为物外之交乎?”
就迁军事判官,与隐士陈曙为物外交,淡然不志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