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35:44
成语“惟利是营”字面意思是“只以利益为主要目的”,即在追求利益时不择手段,强调个人或团体对利益的极端追求,往往忽视道德和其他重要的价值观。
“惟利是营”源于古代的商业和社会活动,反映了那些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惜牺牲道德、原则的人或行为。具体的文献出处不甚明确,但可以与《论语》中提到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形成对比,强调了应当以道德为先,而非单纯追求利益。
在日常对话中,“惟利是营”常用于形容一些企业、商人或个人在商业活动中只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出现在描绘商业竞争、道德沦丧的情节中。在演讲中,该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关注道德和社会责任,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活动的竞争愈发激烈,“惟利是营”的现象在一些行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人们对这一成语的反思促使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倡导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惟利是营”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贪婪、道德沦丧和对社会的冷漠。这种情感反应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始终保持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某个商业项目中遇到一位只关注利润的合作伙伴。他的做法让我感到不安,因为他忽视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终,我选择了退出合作,努力寻找更具社会责任感的伙伴。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古老的商会,为了追求利润,导致了整个社区的道德崩溃,最终该商会的成员们意识到,只有重拾道德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获得长久的成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rofit-driven”,强调以利润为导向的行为。这种表达在商业语境中常见,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对商业道德的关注。
通过对“惟利是营”的学习,我意识到在追求成功时,不应只关注经济利益,而要考虑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
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
《明史·食货志五》:“海商惟利是营,不顾禁令,多私贩货物。”
《宋史·食货志下》:“商贾惟利是营,多致外货,以充国用。”
《后汉书·王符传》:“夫商贾者,所以伸盈虚而获天地之利,通有无而壹四海之财,其人可甚贱,而其业不可废。然其惟利是营,不顾廉耻。”
《史记·货殖列传》:“商贾以市井之利,惟利是营,不顾其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惟利是营,不恤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