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1:56
“多见广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为见得多、知道得广,形容一个人见识丰富,知识广泛。它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见闻和智识,表示其对世界的了解程度。
“多见广识”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词汇在古代诗文中常见,反映了**传统文化对知识和见识的重视。古人讲究“读书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博学和广见的价值。
“多见广识”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与见识被视为个体修身齐家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的迅猛发展,“多见广识”更是被认为是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素质。人们普遍认可并追求多样化的知识和视野。
“多见广识”让我想到求知的乐趣和探索世界的渴望。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人们不断学*、扩展自己的视野。这种情感也常常在社交场合中成为交流的焦点。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发现多见广识确实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问题和与人沟通。例如,在一次团队讨论中,借助我对相关领域的了解,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促进了团队的决策效果。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多见广识”的概念:
书卷多情共月明,
多见广识增智慧。
行遍天下问心声,
知识如海任我行。
在英语中,“well-informed”或“knowledgeable”可以对应于“多见广识”。这些表达同样强调知识的广泛和见识的丰富,反映了不同文化对知识的重视。然而,汉语成语往往蕴含更深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通过对“多见广识”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见识不仅能提升个人的魅力,还能在沟通中带来更深的理解和共鸣。这个成语提醒我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的热情。
话说这一篇诗,单道着燕青。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宋史·文苑传·欧阳修》:“欧阳修多见广识,文章为一代宗匠。”
《晋书·王导传》:“王导多见广识,能任大事。”
《后汉书·班彪传》:“班彪多见广识,文章尤妙。”
《汉书·艺文志》:“多见广识,乃能博通。”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多见广识,能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