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9:43
成语“为鬼为蜮”的字面意思是“像鬼一样、像妖怪一样”。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显得非常阴险、狡诈,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做了坏事而不被发现的人。
“为鬼为蜮”出自《庄子》,在《庄子·外物》中有提到鬼和蜮(即妖怪、鬼怪),形容那些心怀不轨、行为诡秘的人。此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鬼神和妖怪的恐惧与警惕,强调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形容人物的阴险性格。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讨论某个人的行为不正、心思险恶时,也会用到这个成语,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鬼怪和妖邪常常被视作不祥之物,反映了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警惕与排斥。因此,“为鬼为蜮”不仅是对某种行为的指责,也反映了社会对诚信与正义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提醒人们保持警惕,防范那些心存不轨的人。
“为鬼为蜮”这一成语带给人阴暗、狡诈的联想,令人警觉和不安。在表达时,它也能传达出一种对不正之风的愤怒和不满,激起人们对正义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个同事,他在工作中总是暗中使绊子,试图抹黑他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每当我想起他的行为时,脑海中就会浮现“为鬼为蜮”这个成语,正好形容了他的阴险。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影难明,
为鬼为蜮影中生。
阴云密布心难安,
正道何处待君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中的孤独与不安,表达了对阴险之人的警惕与对正义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用“sly as a fox”来形容狡诈、阴险的人。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了对阴险行为的警惕与否定。
通过对“为鬼为蜮”这一成语的学*,我深刻理解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载体。它在我的语言表达中丰富了词汇,使我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与警惕。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后汉书·班固传》:“为鬼为蜮,不可得而名。”
《文选·张衡·西京赋》:“为鬼为蜮,莫测其变。”
《汉书·艺文志》:“为鬼为蜮,非人所知。”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鬼为蜮,莫知其形。”
《左传·宣公十五年》:“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他那里肯依,说甚么皇上家抡才(选拔人才)大典,怎容得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