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07:57
“知羞识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懂得羞耻,知道廉耻”。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有道德意识,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具备羞耻感和廉耻感。这种人通常会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保持良好的品德。
“知羞识廉”源于**古代的道德观念,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这一表达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在许多古典文献中,提到的“羞”和“廉”代表了对不道德行为的警惕和抵制。
“知羞识廉”常用于表扬那些有道德感的人,或批评缺乏道德的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它可以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在日常对话中可用来讨论道德观念。在演讲中,尤其是在关于道德教育或社会责任的主题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力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知羞识廉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尤其在儒家思想中更是被强调。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主义的盛行,这一成语的意义仍然重要,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和良知。
“知羞识廉”带给我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唤起了对道德和责任的思考。我联想到许多历史人物和现代楷模,他们在面对诱惑时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和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能够在利益冲突中保持道德底线,拒绝一些不正当的利益。这让我意识到,知羞识廉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在一个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知羞识廉”:
月明点滴映窗前,
知羞识廉伴我行。
风清云淡心自宁,
道德之光照四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moral integrity”或“sense of honor”来表达。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虽然在不同文化中,具体的道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对道德的重视是共通的。
通过对“知羞识廉”的学*,我更加理解了道德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一个知羞识廉的人。
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知羞识廉,岂为私利而忘大义?’”
《后汉书·杨震传》:“震曰:‘吾虽不才,知羞识廉,岂敢以身试法?’”
《汉书·王莽传上》:“莽自知羞,不敢复言。”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夫知羞者,天下之士也;识廉者,天下之臣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知羞而退,识廉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