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3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24:53
“退藏于密”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退隐躲藏在密处”。它通常用来形容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身份,或者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低调、谨慎,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
该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隐秘和谨慎的重视。许多古代文人和政治家在面临复杂局势时,常常采取隐忍和低调的策略,以保全自己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成语可能来源于这种历史背景。
“退藏于密”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隐忍和低调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美德。尤其在政治和商业的复杂环境中,过于张扬可能导致竞争对手的注意,甚至遭到打击。因此,“退藏于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应保持低调。
“退藏于密”让我联想到一种智慧和谨慎的态度。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选择隐忍往往能保护自己,避免直接冲突。同时,它也让我想到在社交中,有些人虽然内心丰富,但在外表上表现得十分低调,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尽管我对某些问题有很深的见解,但我选择了“退藏于密”,静静观察其他人的发言,最终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了我的观点,获得了不错的反馈。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明灯下独坐思,退藏于密不言愁。
世间万象皆浮华,唯有心中自有秋。
这表达了一种内心的沉静和对外界纷扰的淡然。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keep a low profile”,强调在公众场合中保持低调。这种态度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智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退藏于密”让我深刻理解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时低调和隐忍比直接对抗更为有效。这一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有重要意义,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时刻保持谦虚与谨慎。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然皆听凭心灵指挥,有时~,方寸间现出四海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