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5:02
“弃甲倒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放弃盔甲,倒戈相向”。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战争或斗争中,士兵抛弃原来的武器,转而投向敌方,表示背叛或改变立场。引申义上,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利益或信念上,改变原来的立场,向对立面靠拢,常带有贬义。
“弃甲倒戈”最早出现在《史记》中,讲述了战国时期的故事。具体来说,描述了士兵在战斗中因对原有的主帅不满,或者因局势的变化而转投敌方的情景。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背叛行为,并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象征着对原有立场的放弃。
“弃甲倒戈”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历史上,士兵的忠诚被视为重要的美德,而“弃甲倒戈”则被视为对这种忠诚的背叛。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不仅适用于军事或政治领域,也可以引申到商业、友情和爱情中,反映出对背叛的普遍厌恶和对忠诚的追求。
“弃甲倒戈”常常带来负面的情感联想,如背叛、失望和不信任。听到这个成语,往往会让人想起那些因利益或个人原因而背弃信仰、原本的伙伴的情景,令人感到惋惜和不满。
在我的生活中,曾遇到过朋友因利益问题选择背叛团队,令我心寒。此时,我想起“弃甲倒戈”的成语,深刻体会到其所传达的背叛的痛苦与失落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昔日誓言如风散,
弃甲倒戈心已寒。
忠诚何处寻真义,
唯有梦中见旧颜。
这样的表达展现了背叛后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念。
在英语中,有类似“turning coat”的说法,意思是背叛或改变立场。这种表达与“弃甲倒戈”在意义上相似,均强调了对原立场的放弃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对“弃甲倒戈”这一成语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忠诚与背叛的复杂性。这个成语在语言学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维上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变化。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视忠诚与信任。
若是这个月破不得,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袁绍兵大溃,弃甲倒戈。”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大溃,弃甲倒戈。”
《汉书·王莽传下》:“莽兵大溃,弃甲倒戈。”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弃甲倒戈,以降汉。”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人弃甲倒戈,以逆楚师。”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述异·徐庶成真》:“须臾,贼众纷纷~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