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26:17
“剑拔弩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剑已拔出,弩也已拉紧”,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紧张的对峙局面,通常用来形容双方势均力敌、剑拔弩张的情势。基本含义是指敌对或冲突的状态,表达了紧张、对抗的氛围。
“剑拔弩张”最早见于**古代的军事典籍,源自于古代战争时的情景。当一方拔出剑、拉紧弩时,意味着即将进入战斗,形势十分紧张。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状态。
该成语在多种语境下均可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剑拔弩张”在传统文化中,常与战争、对抗等主题相关。它反映了历史上多次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同时也体现了人性中的冲突与对立。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的形式有所变化,但人际间的竞争、冲突依然存在。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尤其在描述商业竞争或国际关系时。
这个成语常带来一种紧迫感和不安的情绪,令人联想到战争、冲突和竞争。它在思维上提醒人们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和紧张关系,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对立局面。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一个团队项目中遇到过类似剑拔弩张的局面。由于意见不合,团队成员之间的争执一度升级,气氛相当紧张。最终,在一次冷静的会议后,我们通过沟通和妥协化解了矛盾,恢复了合作关系。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片古老的森林深处,两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仿佛随时都可能爆发出一场席卷整个山谷的战争。然而,在一次意外的遭遇中,他们发现了共同的敌人,才明白团结的力量远胜于对立的愤怒。”
在英语中,“to be on the brink of war”或“to be at daggers drawn”可以用来表达类似于“剑拔弩张”的情感,但它们的使用场合和文化背景可能与汉语中的成语有所不同。不同文化对冲突的态度和表达方式也各有特点。
“剑拔弩张”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提醒我们关注冲突与对抗的本质。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宋史·岳飞传》:“飞拔剑,敌亦拔剑。”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拔剑,刘备亦拔剑。”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拔剑,策亦拔剑。”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人张弓,楚人张弓。”
《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项伯亦拔剑。”
冯永祥看他们~,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