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1:59
“彼众我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他们人多,我的人少”。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在某种情境或对抗中,自己一方势力微弱,而对方则人多势众,暗示了处于劣势的状态。
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文献,尤其与军事、政治相关的语境中常被提及。在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常常有弱小国家面对强大敌国的情况。此成语反映了这样的历史情境和人们的普遍心理。
“彼众我寡”可在多种场合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反映了历史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彼众我寡”不仅描述了数量上的差异,更反映了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境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或领域中,弱小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彼众我寡”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壮的情感反应,给人一种处于困境之中的感觉。这种情感联想使人思考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突破,也反映出人们面对不公平竞争时的抗争精神。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曾经在团队合作中遇到“彼众我寡”的情况。当我的小组在一次课程项目中人数较少时,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但也因此更加努力,最终通过协调与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彼众我寡”:
彼众我寡共此生,
孤舟一叶逐风行。
虽无万众齐声助,
但愿心中火焰明。
这首诗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持前行的信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utnumbered”,意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这个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反映了人类对力量与数量关系的普遍认知。
通过对“彼众我寡”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在语言和表达中运用成语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使我们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更具深度。成语的学和应用是了解文化和社会的一种途径,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深度。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楚国纠合曹、卫进攻宋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救,先轸认为是成霸业的大好时机,晋文公向舅父狐偃讨教如何对付彼众我寡的战争,狐偃教他使用诈伪取胜,雍季不同意如此。晋文公派狐偃为上军统帅,进攻曹、卫,楚王中计而大败
~,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